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驰名中外的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平台!

东南西北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8822条微博

动态微博

本站帖子精华之精华汇总 Best of the Best英语口语、听力、翻译、考试学习经验交流与探讨1000多土木工程类行业软件、计算表格和计算工具免费下载东南西北人网站QQ精英群 QQ189615688
中国土木工程师手册(上中下)东南西北人英文资料走马观花500多专业手册、工程手册100多个专业词典大汇总
如何获取积分和金币?精彩施工和土木工程技术视频东南西北人英汉对照资料汇总各版块精彩讨论贴汇总!
查看: 1527|回复: 11

[转帖]一位老勘察人员对岩土注册考试的亲身感悟

[复制链接]
鲜花(138) 鸡蛋(0)
cdddd 发表于 2009-10-23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我是在年初发表的,同行门都发表了很多见仁见智的看法,有人跟贴,又到版面上来了。我想啊,还是好好的看看书,考过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考过也是不容易的,对我来说。反之,我30岁时,考这注册也是不难的。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对注册考试来说是有年龄差别的,年纪大不如年轻人,这是现实。注册是对的,这也是勿庸置疑的。但注册的确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考题与实际,注册的设想与实际的体制都有不相一至的地方。我省考核过的105人,90%退休了,02年考过了30人,03年考过了33人,而这63人中,只有1/3是搞勘察的,真正搞勘察的考过的并不多,有2/3的人没搞过勘察的人却能考过,这就是存在的问题;不少77级和78级而一直在搞勘察的人没考过,这也是问题。这两届本科生,的确不错,他们都是在近50岁的人,大都在老总的位置上,近50岁的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尊重老同志,不会看不起年轻人,也不会自称“专家”,“专家”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也不把自己当“专家”。但我们的事业的确还需要这一代人)        我是参加过两次考试的人,都没考过。 从二次岩土注册考下来看,很多同行没考过,在这些同行中,有相当部分人专业工作能力不错,可以说是勘察单位的骨干和专业带头人,但还是过不了考注册这个关。这些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勘察,实际工作经验较丰富,的确有一定的实际工作水平,但大范围的基础理论却很陌生,一时还很难考过.
    从二次考过岩土注册的人来看:做土工试验的可以考过,搞结构的也可以考过,搞桩基检测的也可以考过,从没做过勘察的人考过的也有(这些人的确有,有名有姓,我们也认识)。一直从事勘察工作的人没考过的太多了,甚至很多是师兄级的勘察人员(这些人也有名有姓,我们也很熟)。就我们几个相近城市一带的,据我所知:77、78级进大学的老勘察人员至少有十几二十几个没考过,他们是文革后考上的大学生,有的还下乡插队多年。这三届学生上大学很不容易,当时高考录取率还不到5%,他们在校时读书都很认真,老师们有口皆碑。假如把考试和实际水平划等号,那么这些人真的就那么不行吗?我想很多应该不是的。
    注册没考好,这里面包含很多因素: 
    1.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好好看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各种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土工试验,岩石力学试验,钻探技术工艺等。建工,水利水电,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等,各种行业的岩土工程勘察你都要会;不管你平时有用或没用的,或许说你以后永远也用不到的,你都必须会。勘察的要会,设计的也要会(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边坡稳定,地基处理等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防治措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各种特殊性土的岩土工程,你都要会。
    所有涉及到以上内容的规范都要看,规范中的正文和附录要熟,相关的条文说明要理解。
    以上所说的那些知识面不仅要看懂,而且还要做习题。只会自己行业的勘察绝对是不行的! 
    2. 这些人年纪较大(他们大都在40-50岁,有的还大于50岁)。他们记忆力差,反应慢,平时会的东西到考场就不一定会,或考试时间不够用,不象当年。 
    本来他们这些人完全可以用考核方式获得岩土师注册资格的,但由于他们所做的项目没评优获奖(70年以后本科毕业的要以评优获奖做为考核的唯一条件)。其实评优也是不难的,他们没去评优获奖也是有很多因素的:有工作因素,有领导因素,有舞台大小因素等等,说不清的。  
    等到年纪大了再来个什么考试的,总觉得和十几年前不一样的。 大学毕业6-7年,基础理论还好,参加考试正好,况且也还有很多人没考过。而这些人毕业都20几年了,规范都改了好几次,专业基础理论平时涉及不到的早就忘了,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来看以前会而现在不会了的东西。       搞勘察的很偏重工程实践经验,我们的很多理论与实际不符合:  
    当你从郊区路边走过时,你会看到很多人工边坡几年来也不坍塌;但只要你一计算,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支护,可它没支护就是不会坍塌;  
    有些基坑,计算后要花很多钱围护,但实际开挖起来却没事,或稍稍支护就行;  
    不少桩基,用你提供的指标计算出的单桩承载力和实际的压桩结果相差太大了;  
    有些淤泥层,你的勘察成果说它是流塑的,可开挖后它一点也不流,甚至直立性很好;地基沉降变形计算,计算后结果要下沉十几厘米或几十厘米,可实际上它就是不沉,或只下沉一点点;  
    很多勘察报告,说有地下水需降排水,可基槽开挖后却没水;  
    有的砂层,你判它会液化,可打桩时却穿不过液化层;你建议可以做为桩基持力层,可桩却停不住 .....
    太多这样的实例了,怎么办?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理论结合实际。所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行, 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也不行。 
    我们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做为国家的规范也都还有不合理之处。
    你提供的浅基承载力每平方米差它个2-3吨很难说你对与不对;不象设计荷载取值,每平方米差个0.1-0.2吨马上可以说你不符合哪一条规范。
    所以我们搞勘察的,必需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    
    可是考试就没考这些实际经验的东西,所以说考试和工程实际经验是没直接关系的。 
    考试是为了注册而设的考试,是好几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出的考题。我们多数是一直从事 某种行业的人,要去应付多种行业知识的考试,东一枪西一炮的,实在难于抵挡。
    本来考一考也是很好的,可以温故知新,“充充电”,但考下来却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你会的它不考,你不会的它却考了很多;
    平时工作中常用的它考的很少,用不到的它却考了很多;
    干这行的考不过,没干这行的却考过了。
    一二次考下来,很多老同行都说不考了。
    也不知这岩土注册到底是在考勘察的还是在考设计的?
    原来的“勘察大师”能不能叫“岩土大师”?
    我在此说这些话,不是在贬低考过的人的水平,丝毫没这意思,不要误会!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考试是公正的,能考过的同行是很努力的!对考试来说,还是要以成败论英雄的。对老同行来说,还是不能灰心的,一定要争取考过的,这才是榜样!
    考注册是一件大好事,应该完全赞同,就是来迟了。但无论如何国家是在朝进步方向发展了,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现在是在探讨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如何提高注册考试的实际技术水平含量;没考过的同行该如何接下去应考,怎样才能提高注册考试的成功率 ;出题的专家如何更科学出题,不要出偏题,不要出怪题,要实际一点;考试是在考“从业资格”,不是在做学术研究,不要造成八股试的考试,不要让大家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万万不能形成考过了不一定就会干,而会干的却考不过的局面。 
    比如说考那道液化计算,尽管做对了,但花了二十几分钟,考试有几个二十几分钟?我想这种题很简单,但算起来很繁琐,象这种计算太繁琐的题要考概念,不要有太多计算。实际工作中都有电脑了,考人工计算速度又有什么用。  
    还有那道基坑标高计算,加加减减;问什么叫“干强度”等等,这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考标贯面积比,第一次见过,不知有什么用?搞了二十多年勘察,还没听过有这东西。  “面积比 ”,那是专指取土器的,怎么能随便引伸?水管,炮筒的面积比能这样求吗?
    如何出好题,这是众多还没考过的考生们先给出题专家出的一道难题.出好题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里,我还是要认为,考注册的确是在考从业"资格”,不是在考实际工作水平能力.当然不是说考过了的人没有实际工作水平。
    大学毕业了,说明你有了该专业的必备知识了;工作几年后,注册通过了,说明你有这专业的独立工作能力了,你拿到了上舞台的通行证了, 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才华了。
    然而,这舞台很早就存在,不少同志早就在舞台上了。他们在舞台上已发挥了多年的才华,他们要上舞台前就没有在发通行证,现在要重新来看通行证,有的就拿不到或很难拿到。难道要叫他们退出这舞台了吗? 
    我觉得这样的注册考试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像有的院有那么多年的工程勘察历史了,而恰恰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还没考过,考核通过的大都已退休了。文革后大学毕业的考核过的不是很多,很多单位甚至没有,今后还要继续考,但毕竟要有时间。
    难道这些骨干力量以后就不能承接工程了吗?或者他们写的勘察成果要请非参加勘察的注册人员签字盖章.   这真是太下策了。  当然,要找几个考过注册的人来倒也是不难,但不一定就能适合。   这些话不能不说,这是很现实存在的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zong2006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9-10-24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多年对勘察、地质、岩土的体会,这个帖子里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专业骨干可能不一定能通过注册岩土
尽管您实践业务能力很强,但需要很多实践看看理论,特别是比较细化的东西,包括一些计算。
(2)勘察通过率低
由于我们国内分工细致,有的人一辈子都搞勘察 - “野外地质测绘、钻孔、物探、坑槽及编录、土工试验、岩土勘察评价、施工编录和监理”,很多人施工参与的都很少,都是简单的重复 - 最多给个岩土参数和基础类别推荐 - 业主或设计可能还不采纳!
地质岩土技术人员因此很少参与岩土、地质灾害的设计和治理,这里包括基础设计、沉降计算、挡土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岩土数值计算等等。难怪这方面的实践能力相对弱势!理论上,几大工程力学是鬼门关!
(3)正确看待注册工程师
注册满天飞!实际上国内的很多没有注册的工程师、高工、教授参与工程多、善于观察、钻研和总结的水平都很高!眼高手低的很多,结论是很多注册的工程师只是比一般工程师多持了几个证件!
其次,国内的这个标准化图集、那个图集,固然带来了一些设计审批快捷等实惠,却扼杀了工程师的创造性,离开了它,多数工程师不知道如何计算、如何数值模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国外,都是用笔、手计算、用计算机程序软件计算来搞设计。
有时大工程来了,领导问:“您注册这个、注册那个,这个项目能拿下吗?”,您说:“我还没有接触过.....”   -  我遇到几个国外的岩土博士、国际注册工程师(chartered engineer),经常问一般岩土工程师很多问题,很虚心地请教他! - 狂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zong2006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80) 鸡蛋(4)
ljmtidilgw 发表于 2009-10-24 1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脚踏实地地参与工程、与高手切磋讨论、观察总结经验校训、增强自己的弱势能力,达到综合能力在一个持续稳定的高水准,是大多数工程师的最终追求!

鲜花(0) 鸡蛋(1)
flyingegg 发表于 2016-12-2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 鸡蛋(0)
tt-dd 发表于 2016-12-9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7) 鸡蛋(0)
chapman79 发表于 2016-12-9 10: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行业整体水平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有很大关系,注册考试改革之路刚刚才开始
鲜花(64) 鸡蛋(0)
leewenbo 发表于 2016-12-16 0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38) 鸡蛋(0)
 楼主| cdddd 发表于 2017-8-28 09: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考题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鲜花(1) 鸡蛋(1)
mastercard 发表于 2019-12-25 0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顶你了哦.  
鲜花(9) 鸡蛋(0)
zong2006 发表于 2020-5-25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涉及岩土综合方面的,且以力学计算占比较大。如果把地质相关的比重加大,估计一批搞结构的就不行了。二者兼得,不搞到研究生阶段的确是委难掌握的
鲜花(7) 鸡蛋(0)
zlz1999 发表于 2020-5-25 1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zyw12345671 发表于 2021-1-5 08: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增见识啦,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QQ即时充值|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百宝箱|留言|咨询|微信订阅|QQ189615688|东南西北人

GMT+8, 2024-3-28 20:25 , Processed in 0.087656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